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借疫”行骗新花样 别信!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当前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一些不法分子
借“疫”行骗花样翻新
遇到以下情况请及时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咨询。
⚠️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案⚠️

1.借流调诈骗

     不法分子自称“防疫部门”或“社区”工作人员给市民打电话或群发短信,谎称市民是密接或次密接人员,要求其积极配合防疫工作,随后通过虚假的“权威部门”电话,发送不明链接或诱导扫描二维码等手段,套取市民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来实施诈骗。





反诈中心提醒:

       

        1、流调电话多为本地号码或固定电话;诈骗电话多为境外电话。

        2、流调电话会询问市民近期行程,不会索要银行卡或验证码,更不会要求转账或核查个人资金。







2.借隔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部门”或“社区”工作人员,以被害人需要为由,引导其联系负责协助转运的“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最后在“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引导下向陌生银行卡号打“保证金”承诺在家隔离,达到诈骗的目的。





反诈中心提醒:

     
       防疫部门不会随意处置存在疫情风险的人员,更不会以缴纳保证金等收取钱财的方式帮助存在疫情风险人员规避隔离。






3.借“招聘”抗疫工作人员诈骗

      
      疫情防控期间需要大量抗疫工作人员,不法分子瞄准这一时机,以招募志愿者为由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待市民主动联系后,向其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核酸检测费等,待市民支付一系列费用后便拉黑失联。





反诈中心提醒:


      志愿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收取费用的都是诈骗。






4.借捐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冒用“红十字会”“慈善会”等慈善组织名义,发送防控疫情“献爱心”等虚假捐款信息,利用当事人的爱心诈骗钱款。





反诈中心提醒:


        献爱心一定要认准正规官方捐赠渠道,不要通过来源不明的渠道献爱心,切勿将向个人账户转账汇款捐赠资金,避免钱财受损。








5. 借生活物资采购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大家居家买菜难、对生活物资急需的心理,冒充超市、商铺人员、“热心人”等,通过微信群、网站链接、小程序等渠道,发布团购、代购配送粮油、蔬菜、肉蛋、药品、烟酒等各类虚假信息,等待被害人主动咨询。骗子诱导受害者在社交软件上扫码或点击链接进行支付,但却迟迟不发货,甚至还会编造收取运费、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诱骗被害人继续转账汇款。骗取钱财后迅速销声匿迹。





反诈中心提醒:


       居民在购买蔬菜等生活物资请通过官方渠道订购,切勿轻信来历不明微信群、小程序和不明链接等,在购置物品缴纳货款之前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对方身份






6.借采购防疫物资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商家或者个体工商户的联系方式,再冒充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体户或商家,声称要紧急采购某种特定物资,并且需要到其指定的厂家处购买,同时承诺给予被害人丰厚的利润。一旦商户相信了骗子的虚假采购信息,同意按照要求进行采购,诈骗团伙就会兵分两路,一路诈骗分子会冒充所谓的指定厂家,要求商户缴纳定金或垫付货款,向其指定的银行账号转账,另外一路诈骗分子则依然冒充采购的工作人员,待商户提供银行账号以后,就会给商户发送虚假转账截图,表示已经支付过货款。如果商户说还没有查到货款,诈骗分子就会以网络延迟等原因作为理由,千方百计地让商户相信货款已经支付。商户往往会出于对职能部门的信任,先行给指定厂家垫付货款,货款一旦进入到诈骗团伙的账号,商户就会发现,所有和他联系过此项业务的人,都会将其拉黑,并且失联,这时商户才会发现已上当受骗。





反诈中心提醒:


       1.电商平台退费只会以原路返还的形式退到本人缴费的账号(银行卡号),不需要提供其他信息。如果退款需要额外提供淘宝、支付宝、微信等账号、密码,以及绑定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的,一定是诈骗。
       2.遇到电商平台、物流主动要求要退款、赔款,应当向电商和物流官方网站核实


7.借虚假退款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快递公司、电商客服人员,假称“快递被检测出新冠阳性,无法送达或已销毁,可以申请赔付”,或“交易不成功、订单异常、商品缺货等承诺退款”,发送“钓鱼网站”、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诱导消费者填写淘宝、支付宝、微信等账号、密码,以及绑定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从而转走当事人资金。






反诈中心提醒:


1.冒充职能部门,要指定厂家(商家)的指定货物,然后厂家(商家)以各种理由要求先结账的,很大可能是诈骗
2.请广大商家要通过多重渠道核实采购单位及采购联系人的信息,采购人使用的电话、QQ微信信息,请勿轻信陌生人电话、QQ微信


上一篇:
下一篇: